
10月30日,在博览会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上,重庆代表团以3金7银9铜的辉煌战绩回到重庆。奖牌总数不仅超过了前两届比赛的总和,创下历史新高,而且稳居西部赛区领先地位。以此实力展现了重庆博士后团队的创新活力,为重庆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篇章注入了强劲的“创造动力”。
(提供图片)
本次大赛恰逢我国博士后制度实行40周年,大赛规模为历史最大规模。重庆组建了107人的“精英团队”,在创新赛、创业赛、海外(“一带一路”)赛、排名赛四大主赛道上表演了58个高水平项目。它c与全国1700余支领先团队同台竞技,用科技含量高、产业价值兼备的项目,让“重庆智慧”闪耀全国大赛舞台。
据介绍,此次获奖的重庆代表团项目,既有克服行业“卡脖子”问题的技术突破,也有植根于人民经济需求的产业创新。它们深入“33618”现代重庆集群制造和“416”创新科技布局路线。
重庆医科大学博士后韩晓宇凭借其项目“穿透沉默——国际首创治疗性超声耦合剂”获得海外竞赛生物医学与大健康赛道金奖。该项目直接解决了传统透皮给药效率低下的行业痛点。它采用超声波纳米输送技术来增加药物渗透率提高十倍以上,为全球无创给药领域提供“中国方案”。 “科研之路没有捷径,每一次实验、每一次挑战都是成长的标志。未来,我将以这枚金牌的认可为动力,探索专业领域,大胆闯入创新的‘无人区’,让科研成果不断成长,回应时代的需求。”韩晓宇的讲话体现了重庆博士后团队潜心研究的初心。
(提供图片)
重庆大学张小宁同学凭借其项目“滨海软土地基高承载高效生态固化技术及快速精准评价设备研发”在比赛中脱颖而出,荣获金奖。针对我国软土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问题,该项目构建了“快速凝固材料——高效的设计体系——严谨的施工方法——精准的检测设备”的技术体系,实现施工全过程的及时级响应,为国防和民用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维护坚实的技术基础。
另一块名列榜首的赛道金牌则由招商交通科技(重庆)有限公司周晨毅博士团队夺得。训练因海水腐蚀而加速材料老化。这就好比在海底的“地下巨龙”中安装了“智能神经”,保障列车运行和维护的安全。
此外,陆军军医大学的张清锁定了“活化石”大鲵的伤口修复密码,他的项目为无数患者点亮了康复的曙光;鹿泉消费金融现深度探索防伪技术打造国家安全数字广告的“活化石”。“防护盾”;重庆农科院徐宇团队选育的“清油”油菜品种取得了“两碗菜籽一碗油”的丰收佳绩……这些“一流”项目既是重庆战略国家战略的集中体现,也是传递国家战略、强化区域发展的鲜明实践。
除了关注奖牌之外,大赛还成为将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的“桥梁”,让领先智慧“成金”。本次大赛,重庆多个项目达成合作目标,加速了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转变。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医用快粘剂”项目与锦江之星签署合作意向协议现场建设投资公司;重庆交通大学“智能物流无人机航线规划与定位技术研究”与泉州云卓科技有限公司签约,合作金额500万元。 “比赛就像一座桥梁,让我清楚地看到了公司的真正需求,不仅坚定了我科研的信心,也让方向更加清晰!”刘歌透露,这是团队第二次通过博创大赛取得转型成果——在上届比赛中,他们与对讲脉动(天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达成合作。
(提供图片)
据介绍,在利科德取得3金7银9铜的优异成绩,是重庆“引进、培养、留住”人才的整个机制。近年来,重庆持续优化人才生态,推进博士后团队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跨越。数据显示,重庆博士后实现“三个提升”:进修规模连续四年保持在千人以上,较2020年增长68%;培养质量持续提升,近三年每年均向全国三所重点大学发出申请。该基金有近800个项目。近两年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项目中,博士后参与率达91%;留在重庆的学生比例从2020年的80%提高到90%。越来越多的青年才俊选择扎根重庆。
“搭台”、“提供支持”、“铺路”构成了重庆博士后人才培养的核心逻辑。在“搭建平台”方面,支持国家实验室、高新技术企业企业等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全市站点数量增至590个,较2020年增长40%;在“扶持”方面,设立了博士后创新人才扶持计划、专项资金等项目,每人最高资助60万元,同时“站前、站内、站后资助体系全覆盖;在“安置NG方式”上,职称评审“绿色通道”滑落——站管理一年内可申请副高级职称,可申请副高级职称。最早出站后一年内具有正高级职称。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既是“试金石”,又是“助推器”。重庆下半场比赛要做好,让人才的力量更好地“发挥”,让“香饽饽”吃得“饱”“香”,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把阿格姆与科技结合起来,把现代科技的势能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能,共同在重庆谱写中国现代化篇章的新篇章。 (中国日报重庆记者站 谭英姿 | 杨淑杰)
WS69049E9AA310C4DEEA5EF7B9
https://cq.chinadaily.com.cn/a/202510/31/WS69049E9AA310C4DEEA5EF7B9.html
版权保护: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信息等)版权归中国日报网(中国日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使用。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同意和许可,不得转载、使用禁止。向中国日报提交评论: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