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0-66888888
中国(广西)-东盟新闻传播教育合作与发展交流
作者:bet356在线官方网站 发布时间:2025-10-22 10:23
10月18日,中国(广西)新闻传播教育合作与发展交流会在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举行。会议以“共建新闻传播教育合作平台,推动中国(广西)—东盟新闻传播教育发展”为主题,围绕教师互访、课程共建、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文化交流等重点议题。来自中国与东盟国家高校的专家学者就教育合作的路径和机制进行了深入交流,产生了多方位的交流成果,进一步促进了区域新闻传播教育的共同发展。会议由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主办。出席会议的嘉宾来自复旦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泰国朱拉隆功大学、越南新闻宣传学院、马来西亚东姑阿都拉曼大学、老挝国立大学、印度尼西亚加札马达大学以及广西民族大学、南宁师范大学、广西财经大学等多所高校及相关院校 国内外机构。 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王世勇在开幕致辞中表示,当前区域内传播教育交流不断深化,中外高校在课程建设、合作科学、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需求不断上升。他建议双方应在五个方面建立深度合作:一是构建教师交流机制,开展联合教学。学习交流;二是围绕区域传播问题和国际传播问题开展联合科学研究;三是探索线上线下课程资源整合共建模式;四是拓展研究、考察、短期项目等学生实践形式;五是探索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和学分认可机制。通过机制设计和项目合作,逐步推动中国(广西)与东盟高校传播教育合作深入发展。 会议期间,多位中国和东盟高校代表分享了各自的经验和学校在传播教育国际合作方面的探索。广西高校代表结合区域实际,就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构建数据平台等话题进行交流。突出特色,优化媒介素养教育,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传播。他们建议与东盟国家在大型模型语料库建设、跨语言交际教学、联合教材开发等方面深化合作。 东盟国家高校代表表达了深化合作的明确意愿。泰国朱拉隆功大学传播艺术学院副院长阿隆·帕里乌蓬表示,愿在课程建设、教师交流、学术出版等方向加强与中方对接,推动国际项目落地。越南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丁氏秋恒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传播教育融合的趋势提出建议,认为标准的协作体系和可持续的共享平台建立教学资源信息化平台。马来西亚东姑阿都拉曼大学、印度尼西亚加札马达大学、老挝国立大学等高校代表介绍了各自学校的中方合作项目情况,并就双学位培养、短期教学项目、语言教学设施、数据库设计机制等建设提出了具体设想。 在自由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就合作机制、成果导向、平台支撑等方面的推进举措进行了深入交流。浙江大学吴飞教授建议,围绕区域重点交流问题设计长期研究项目和数据共享平台,构建可持续的学术合作网络;厦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林胜东提出整合学术资源推动传播教育中语种多语种期刊联合建设,提升研究在本地区的影响力;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南亚东南亚大学联盟新闻传播委员会主任委员廖胜清提出建立教育联盟合作框架,推动本科、硕士联合培养机制建设;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教育部国际传播联合学院秘书长黄殿林认为,应以“语言+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为重点,引入任务型学习模式,增强合作项目的实践导向和实施能力。 王世友在会议闭幕词中指出,本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方向并确定合作重点,为下一阶段项目合作奠定基础。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推进与东盟国家高校师资交流、科研合作、学生技能等方面的探索,积极开展具体项目设计、机制完善、资源共享等层面的合作,推动构建高质量、可持续的传播教育机制。 本次会议的举办,为中国(广西)与东盟高校在新闻传播教育领域的重大交流提供了有益的平台,进一步夯实了双方的合作基础,拓展了传播教育融合与合作的多条路径。未来,双方将继续深化合作开发合作,推动教育资源共享,协调体制机制,共同打造务实成果,为区域交流和教育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国日报广西记者站石瑞鹏) WS68F7546AA310C4DEEA5ED7F1 https://gx.chinadaily.com.cn/a/202510/21/ws68f7546aa310c4deea5ed7f1.html 版权保护: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信息等)版权归中国日报网(中国日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使用。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同意和许可,禁止转载和使用。向中国日报提交评论:[email protected]
电话
020-66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