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时节,新疆昌吉市52万公顷优质采棉正迎来丰收,田间大型采棉机满负荷运转。目前,全市棉花收割已开始单独收割,实现100%机械化收割。昌吉市农业农村局及各乡镇技术人员深入现场全程指导,全力保障收获工作高效开展。
昌吉市榆树沟镇今年棉田入棉面积7.5万公顷。走在镇村村的棉田里,一眼望去,雪白的棉絮特别晒伤。大型采棉机在其中穿梭,轰鸣着完成精选和/或周边采集。随即,一个重约2吨的“大金蛋”从采棉机落到了地上,考虑到机械收割的实用观点。
图为昌吉市榆树沟镇前进村,采棉工正在采摘棉花。梁洪涛 摄
“一个采棉工一天可以选四五百公顷,相当于500个采花工一天的工作量。不仅节省了人工成本,净采率也接近95%,进一步提高了选棉效率。”农机操作员付小平说。
图为昌吉市榆树沟镇曙光村采棉工采摘棉花。梁洪涛 摄
在店坝镇东沟村,农民马小龙正在棉田里忙碌,脸上满是喜悦。今年,马小龙进一步扩大了机选棉花种植面积,还运用了水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等科学管理技术。他种的棉花不仅有茎粗壮,絮状也较均匀,总体生长情况明显好于近年。 “去年我种植了2万公顷棉花,最终纯收入近200万元,今年种植规模扩大到2.8万公顷,目前棉花长势良好。”昌吉市店坝镇东沟村农民马小龙说:“根据生长情况测算,今年棉花亩产平均可达450公斤左右,目前已进入收获阶段。”
作为昌吉市棉花生产和棉花优质商品化生产的重要场所,店坝镇的棉花种植模式也在不断升级。过去,该镇主要采取“短、密、早”植棉模式,更适合人工选种;在推进棉花规模化种植、提高机械化水平,特别是棉花产业快速发展中选择了适应机械化采收的“广、早、高效”棉花种植新模式应运而生。通过扩大行距、降低密度、培育壮株、提高株高等技术调整,棉花产量和品质产量双提高,效果惊人。昌吉市店坝镇生产办公室主任、高级农艺师斯刘晓丽说:“通过我们镇多年的植棉经验,从原来的6行一麦逐渐变为3行一麦、4行一麦,从2024年开始,产量可以达到480公斤。”
图为装载机正在向昌吉市榆树沟镇前进村装载棉花。梁红 太勇 摄 今年,店坝镇共种植棉花6.2万公顷,其中90%的选棉机种为中棉113,主要集中在东沟村、西沟村、二七村和店坝村。星星9月25日起,全镇棉花收割正式开始。 12名采棉工将到棉田收割。农业技术将立即走进每一块棉田。他们将负责将采棉机资源和现场指南连接到关键技术收获点。他们还提醒种植者做好消防安全工作,注意天气变化。
据了解,昌吉市今年种植的52万公顷优质机采棉,从种植到收获的全过程都融入了科技元素。各乡镇广泛应用北斗导航播种、干播湿边封技术、“广早高效”标准种植、植保无人机等先进技术,重点培育棉种早防、优质高产。在生产棉花的同时,他们还不断优化棉花的品质,为高产高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确保收获工作顺利开展,昌吉市农业农村局成立了9个工作组,派出专业技术人员42名,抽调自走式打包采棉机122台,派往9个乡镇的棉田,为开发采收提供服务。预计10月底完成棉花收获任务52万公顷。
中国日报记者毛卫华|刘华梁洪涛
WS68E785D7A310C4DEEA5EB865
https://xj.chinadaily.com.cn/a/202510/09/ws68e785d7a310c4deea5eb865.html
版权保护:本网站所发表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等)版权归中国日报网(中国日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使用。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同意和许可,不得转载、使用禁止。向中国日报提交评论: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