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了这个地方,我的心就温暖了!”清洁阿姨朴素的情感表达了辖区同事的感受。他所说的“这里”,是乌鲁木齐市萨伊巴克区仓房干沟街道乌拉波社区专门为保洁人员设立的“暖心站”——一个让他们在寒冷的冬天随时驻足、喝上热水、歇脚的“家”。
图为“暖心车站”。
走进“暖心客栈”,一股温暖的感觉扑面而来。与外面的冷空气相比,这里温暖舒适。许多整齐的座位组合在一起,欢迎辛勤工作的保洁人员随时进来休息;保温瓶和热水瓶确保他们随时可以喝到热气腾腾的水,温暖他们的手和心。 “以前刮风下雨的时候,我们只能在楼道门口避雨。但现在,有了这个柱子,就像有了‘家’一样。”在邮局休息的清洁女工是手里捧着一杯热水,脸上带着微笑。 “我可以在这里喝水,坐一会儿,和工人们聊天,体内的疲劳得到缓解。”乌拉波社区书记胡丽说:“我们设立‘暖心站’的初衷,就是给这些为我们美好生活环境默默贡献的工人们一个避风雪、休息取暖的地方。”这不仅是一个休息站,也是我们社区表达对他们的尊重和关怀的一种方式。 ”
图为n秀社区工作人员为保洁人员提供食物。
一杯热水,温暖身体;椅子取决于疲劳程度;一片敬意,凝聚人心。 “暖心站”看似渺小,却是城市文明发展的亮丽注脚。体现了城市的人文保存和社区管理的精细化,让为城市工作的劳动者有更大的归属感和幸福感。这个冬天,乌拉博社区的“暖心站”就像一个温暖的坐标,温暖着每一个为这座城市努力奋斗的人。
(中国日报记者 毛卫华 | 吴杰)
WS690C8DAEA310C4DEEA5F075E
https://xj.chinadaily.com.cn/a/202511/06/ws690c8daea310c4deea5f075e.html
版权保护: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信息等)版权归中国日报网(中国日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使用。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同意和许可,禁止转载和使用。向中国日报提交评论: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