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发现最美铁路·漫漫慢火车铺开幸福之路”大型网络宣传活动正式启动,让我们深入了解了张乐乐与“慢火车”之间的感人故事。
从山里到外面的世界,缓慢的火车让路给了希望之路。张乐乐来自河北保定易县深山区,这里交通拥堵,发展受限。童年记忆中最温暖的时刻是父母乘坐慢车回家时带回来的包装鲜艳的果篮。这趟缓慢的列车成为了通往外界的第一扇窗户。随着年龄的增长,慢车成了他求学的“梦想桥梁”。开学第一学期,火车上总是挤满了和他有着共同梦想的学生。这绿色的皮肤见证了他从少年到成熟的成长,也体现了他对外界永恒的渴望。
扶贫列车为就业创业架起坚实桥梁。扶贫春风吹遍了祖国的每一个角落,也给张乐乐带来了人生的转折。中铁北京局集团公司对七丰塔村开展定点帮扶,一系列“劳作、劳作”的帮扶政策落到实处。符合招聘条件的张乐乐通过这一政策成为了石家庄客运段的一名列车售票员。 “当我接到在职培训的通知时,我激动得睡不着觉。”张乐乐回忆说,“我终于坐上了慢车,堂堂正正地走出大山去上班”。这份稳定的工作不仅让他实现了离开大山的梦想,也给家里带来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让全家人住上了宽敞明亮的砖房,生活条件也很可观。确实有所改善。
敬业爱岗,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光芒。张乐乐现在是K589/590次列车上的一名优秀空乘人员。北京西至重庆的列车单程耗时30多个小时,被公认为该路段的难点线路。但张乐乐总是说:“这点苦不算什么,我从小就下地干活,我会学的。”他负责的车厢总是整洁干净,窗户明亮。 “干净,看着舒服,乘客住着也舒服。”这是他常说的一句话,也成为了朴素的载客哲学。正是在这种“不怕苦、爱求知”的动力下,张乐乐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逐渐从乘坐硬座车厢成长为硬卧、软卧车厢的脊梁骨。
张乐乐与“慢火车”的不解之缘只是数千个扶贫故事的缩影。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上,这样的故事仍在续写。他们汇聚成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见证了这个伟大时代的开启和发展。 (王文博)
版权保护: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信息等)版权归中国日报网(中国日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使用。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同意和许可,禁止转载和使用。向中国日报提交评论:
[email protected]